受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多重因素影响,近日多家新能源车企“排队”上调旗下车型售价。其中,特斯拉更是创造了8天涨价3次的纪录,个别车型累计涨幅已达3万元。
愈演愈烈的涨价潮,也催生出不少行业乱象,例如涨价前的车辆订单在二手交易平台上炒起了热度,随后车企推出响应举措应对。在此轮涨价潮中,车企、电池厂商、消费者都在承压,而在这之后,新能源市场的两极分化现象也可能将更加明显。
近20家车企共超40款车型涨价
市场终端仍保持活跃状态
3月份以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出“多连涨”信号。在特斯拉、比亚迪、哪吒汽车官宣旗下车型涨价之后,小鹏汽车、威马汽车、零跑汽车、几何汽车、欧拉汽车等新能源车企也紧跟其后,纷纷宣布上调价格。据记者不完全梳理统计,3月份已有近20家新能源车企宣布涨价,涉及车型超40款。
具体来看,3月份的这次调价幅度要大于此前。特斯拉ModelY高性能版本由之前的38.79万元,上涨至41.79万元;零跑C11指导售价最高涨幅也已经达到3万元的量级。此外,价格亲民的上汽通用五菱miniEV,也涨价数千元。
造车新势力方面,小鹏、威马等车企3月份以来部分产品价格涨幅超过2万元,岚图亦于3月官宣价格上调。3月23日,理想汽车也在官方微博宣布旗下车型理想ONE将在4月1日涨价,全国统一零售价格将由目前的33.80万元上调至34.98万元。截至目前,蔚来是为数不多还未在价格上做出动作的品牌。
此外,比亚迪旗下的元Pro,在今年2月将其售价从79800元上涨到86800元后;又在3月份官方发布的《关于车型价格调整的说明》中表示其售价还要再涨6000元。
“集体涨价”所带来的市场影响不容忽视。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对于头部的新能源车企和产品,在本身订单充足、需要排队提车的背景下,合理的售价上调,并不会削弱消费者的购车积极性,但是对于本就需要靠“以价换量”策略来维持存在感的车型来说,“被迫涨价”无疑将令其市场表现更为难堪。
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终端仍然保持活跃状态。1月—2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2万辆和76.5万辆,其中纯电动车产销累计分别完成65.2万辆和60.5万辆,同比均增长1.4倍,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
在新能源汽车原材料价格飙升、油价五连涨的背景下,插混车型也正在逐渐受到欢迎。数据显示,自今年第一波涨价潮开始,新能源汽车中PHEV占比便在不断提高。今年2月,插混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占比已经突破20%,达到22.7%,2月同比涨幅也达到了惊人的350%。具体来看,比亚迪今年前两个月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中,超过五成来自于插混车型。
原材料涨价倒逼车企承压
市场催生“黄牛订单转让”乱象
3月份新能源车型终端涨价,和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有着密切联系。富国银行分析师指出,开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中镍的价格飙升130%,而钴、锂和铝的价格仅在今年就上涨了16%—88%。此外,以电池级碳酸锂为例,目前每吨报价已突破50万元,同比增长了近10倍。
原材料价格上涨无疑给车企造车成本施加了压力。长城汽车欧拉品牌CEO董玉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磷酸铁锂每吨涨10万元,以60度电计算,一台整车的成本会上涨大概3500元到4500元。
在新能源车企表示原材料涨价吃不消的同时,新能源电池厂商方面也在承压。宁德时代就因上游原料价格大幅上涨,公司相应动态调整了部分电池产品的价格。
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在近期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中强调,新能源发展支撑条件方面,规模化发展所需的关键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能力,充换电服务保障能力有待提升。当前的动力电池原材料大幅涨价问题需要高度关注,认真研究解决。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指出,现在电池厂和整车普遍涨价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造车新势力价格承受能力相对强一点,但是向新能源发展的传统企业由于是从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因此价格承受能力差一点。
对于新能源车价的连续飙涨,市场也催生了高价转让订单指标等现象。在各个二手交易平台搜索可以发现,“特斯拉订单转让”等关键词显示的相关商品数量众多。根据不同车型,每款车型的订单转让价从1000元至20000元不等,订单转让者覆盖的城市遍及全国。
此外,订单中介、黄牛还会在各大汽车论坛、平台上发布求购信息,收购相关订单,收购价也根据提车周期、选装情况、下单价格等有所不同。
“黄牛”倒卖订车指标,一定程度折射出新能源车市场正面临的困境。针对转单现象,特斯拉近期让消费者签订《不转卖承诺函》,对于个人订购多辆特斯拉的情形,规定一年内不向任何第三方过户或实际转让,如若违反,特斯拉要求收开票价20%的违约金,否则将限制相关车辆的绑定账户变更以及超级充电等服务。特斯拉方面称,《不转卖承诺函》是在特定情况下防范倒卖订单的一项举措,目的是维护购车环境的公平透明,保障真正购车消费者的权益。
无独有偶,小鹏汽车方面也实行了订单实名制,表示不存在私人二手订单转卖的可能性。同时,小鹏汽车在声明中表示:“小鹏汽车购车渠道全国统一,无法通过私人线上交易转卖进行操作。如消费者因私人交易产生任何争议或权益受损,小鹏汽车将不承担任何责任。”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黄牛”投机炒作的行为不会长久。随着原材料价格逐步恢复至正常区间,这波订单投机风潮也会逐渐平息。
记者观察
量价齐升,这可能是最能贴切形容当下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形容词。
随着新能源赛道逐渐拥挤、产能不断扩大,原材料的价格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处于波动之中。新能源车企可以通过研发升级产品技术、改善电池供应商结构等方式应对成本上涨,解决难题。而对于涨价催生出的乱象,必定不会长久。相关部门也会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来解决涨价问题,坚决打击囤积居奇、投机炒作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可以预料的是,此轮涨价过后,加上今年新能源政策的退坡,新能源市场的两极分化现象将更加明显。面对供应链问题,能优化资源配置,增强自身竞争力,最大程度发挥资源优势的新能源车企,才有可能在涨价压力中迎来新机遇。(张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