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计数量词,小学的同学们知道“个十百千万”,初高中的同学们知道“十万、百万、千万、亿”,超过亿之后,我们会用到科学计数法。但是大家想过没有,在古代没有科学记数法的情况下,超过亿之后,还有什么计数量词呢?
公元190年前后(约东汉时期)在一本名为《数术记遗》的典籍当中,便相当完整地记载了中国表示数量的词.这些词计有一、二 、三、四、五、六、七、八、九、 十、百、千、万(十千)、亿、兆(万亿)、京、垓 、秭、穰、沟、涧、正、载。而中国数词表示法当中最大的“极”,在这本书当中并没有记载,不过却常用在表示无限大的概念。
除了以上这些外,到了唐代,计数量词家族又增添了一个新成员“大数”,“大数”原本是与“小数”相对应的,后来才被引申为新的计数量词。
还有些生僻的计数量词其中一部分是从古印度梵语中借用而来,他们代表的数量分别是:
大数
万(十千):代表的是10的四次方。
亿:代表的是10的八次方。
兆:代表的是10的十二次方。
京:代表的是10的十六次方。
垓:代表的是10的二十次方。
秭:代表的是10的二十四次方。
穰:代表的是10的二十八次方。
沟:代表的是10的三十二次方。
涧:代表的是10的三十六次方。
正:代表的是10的四十次方。
载:代表的是10的四十四次方。
极:代表的是10的四十八次方。
恒河沙:代表的是10的五十二次方。
阿僧祇:代表的是10的五十六次方。
那由他:代表的是10的六十次方。
不可思议:代表的是10的六十四次方。
无量:代表的是10的六十八次方。
大数:代表的是10的七十二次方。
上面提到的“小数”则分别是:分、厘、毛、糸、忽、微、纤、沙、尘、埃、渺、漠、模糊、逡巡、须臾、瞬息、弹指、刹那、六德、虚空、清净、阿赖耶、阿摩罗、涅槃寂静
计数量词的进制原则
那么这么多的计数量词的进制原则是什么呢?
每个大数单位进制原则在万以下都为十进制,在万以上则出现了分化。分为:上数、中数、下数。
上数(自乘系统):万万为亿,亿亿为兆,兆兆为京……
即:10^4=万,10^8=亿,10^16=兆,10^32=京……
中数(万进系统):万万为亿,万亿为兆,万兆为京……皆以万递进;
即:10^4=万,10^8=亿,10^12=兆,10^16=京……
下数(十进系统):十万为亿,十亿为兆,十兆为京……皆以十递进;
即:10^4=万,10^5=亿,10^6=兆,10^7=京 ……
需注意的是:
现代的科学技术上用的"兆"属于下数也就是十进系统,就是 10^6,即百万。如:兆周(MHz) 、兆欧(MΩ) 、兆瓦(Mw)……;
而现代的"亿"却属于中数即万进系统(与自乘系统中的"亿"也相符)。13亿等於13乘10的8次方,而并非10的5次方。
总之,学习了解了以上这些计数量词小知识,小编最终还是默默地感叹了一句“科学记数法”真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