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第十一届世界和平论坛举行期间,多位国内外专家共同探讨了“重构稳定的中美关系框架”议题。
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杰出研究员道格拉斯•帕尔(Douglas Paal)表示,稳定中美关系可先达成适度低水平的协议——双方只需同意保持现有接触渠道开放即可。展望未来,伴随着潜在不稳定因素,特别是美国即将迎来的大选季,需要制定相关措施防止事件演变成危机。“如果能够实现最低限度的合作或者是至少不干涉,那么我相信可以开始迈上一个艰难但稳定的道路。”帕尔说。
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创始院长王辑思认为,自今年5月以来,中美关系出现缓和,但根本问题没有解决——两国给彼此的定位问题。他说:“美国一直把中国定位为最大的中长期安全威胁,以及对美国领导地位的最大挑战,这就是把中美关系定位为战略竞争。目前,虽然美国经常说不想改变中国的制度,但美国的所作所为却令人担心。好在两国的共识是都不希望中美之间产生尖锐对抗,希望避免战争。”
王辑思还指出,中美关系的另一个特点是在双边经济等关系中都把本国国家安全考量放在第一位。所以应该放弃对美国的幻想,绝不能相信美国的战略性让步保证,它们不一定代表美国的实际政策。接下来,如果两国在G20峰会期间可以取得一定的成果,也许明年的中美关系可以避免惊涛骇浪,保持稳定。
在美国欧亚集团董事长克里夫•库普坎(Cliff Kupchan)看来,中美关系当前的目标很简单,就是管理紧张局势。双方应制定一些简单的可以实现的目标,还要注重寻求共同利益。同时,中美应加强合作,履行好在国际事务中的大国责任。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吴心伯分析指出,当前,拜登政府希望两国在美方关切的问题上合作,比如气候变化和宏观经济等。这同时也是回应企业界所施加的压力——美国的企业界想要看到更加正常的中美经济关系。吴心伯强调,从实际情况来看,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也进行一些调整,但也只是战术方面的调整,关于中美关系最终的目标并没有达成共识。
关于重构稳定的中美关系框架,吴心伯建议,中美应明确和平共处的双边关系,中国一直倡导和平共处,美国在布林肯访华之后也开始在讨论与中国的和平共处。中美应制定一个更加平衡的竞争和合作议程,包括双边、区域和国际性问题上的合作,把意愿和潜力转变成现实。与此同时,中美应达成双边对于国际秩序态度的谅解。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