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 正文

《眠于树影之中》随想四则(仇恨、邪魔、佛性、入乡随俗)

2023-07-08 17:51:59    出处:哔哩哔哩

萨米的山地人一方面因为互相之间并无不一样的想法,所以不需要沟通,但同时,因为他们又以寒檀为外人为由,不愿意分享占卜的结果。由此,我不禁产生两个看似矛盾的疑问:

我们要多么不同,才需要沟通?

我们要多么相似,才可以沟通?


(相关资料图)

若把两个人或者两群人的亲近程度画成一条数轴,左边是世仇、敌人、不死不休,右边是异体同心、心灵相通。那么,似乎只有关系处于中间的时候,沟通才会发生。

这随之延伸出几个话题:

仇恨

首先是关于仇恨的。寒檀对乌萨斯的仇恨就绝对放不下来吗?正如麦哲伦在第一个故事所自言自语的那样: 我还是不太能够理解,为什么能够一起对抗敌人,却非得因为其他事兵戎相见呢?合作......不全是正确的吗?

我们可以如何面对仇恨?如何富有人文关怀地、实事求是地,面对仇恨?

显然,“一味宽恕”并没有看上去的那么“人文”,在有些情况甚至很愚蠢、很残忍。而且对于背负仇恨的一方,且不说这公不公平——“公不公平”那是在赋予意义,在那之前更应该考虑——这不见得能做得到,情感的存在是如此地不容否认,因此并不实事求是。

但持久地沉湎于仇恨之中也不见得是一个更合适的选择。就以本次故事为例,寒檀差点因为追杀商队,赶不上回来应对邪魔的威胁。这便是所谓被仇恨蒙蔽了双眼,复仇和空虚不断交替,永无尽头。

对比寒檀对乌萨斯的仇恨,以及提丰对邪魔的敌意,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是的,你死我活的敌对关系和仇恨可以是两回事。提丰对邪魔并无仇恨,只是把它视作一种生存的威胁、一个会带来伤害的自然现象。应对邪魔,只需要专注和技巧,而不需要赋予额外的情感。

这似乎也在寒檀精二语音中有所体现:

咒诅平息不了我心中的苦痛,既然乌萨斯人渴望征服,那就......让自然征服乌萨斯。

寒檀对乌萨斯的态度从无条件的仇恨,变成了有前提条件的敌视,前提就是“乌萨斯渴望征服”。寒檀内心依然痛苦,但痛苦所滋生的敌意投向了不同的对象,变成了乌萨斯对外征服的现象。

当然,以上这些讨论都很抽象,毕竟具体来看的话,就变成法学问题(“何谓正当防卫?”、“法律应否回应义愤”之类的问题),或者一个人需要好几年才能走出去的心理挑战,或者国际关系问题。很复杂,本文处理不了。这里只是蜻蜓点水般指出这么一个问题的存在。

邪魔

既然寒檀是有可能和乌萨斯人心平气和地沟通的——至少在罗德岛。那么,是否存在某些前提,使得我们可以和邪魔沟通?又或者说,什么样的对象会是我们无论如何都无法沟通的?

人类可以和海嗣沟通吗?似乎是可以的。海嗣也是有沟通意愿的——如果有必要,毕竟海嗣有意愿做一切有必要的事情。深海教会就和海嗣沟通了,首言者就和斯卡蒂对话了,水月结局中海嗣和人类也算是共赢了(虽然对人类来说代价很大)。

但邪魔好像和海嗣不同,并不存在这种意义上的沟通。

那么不妨换一种不同的定义——沟通交流即减少双方之间的信息差。那么,哥伦比亚人的开拓热情就是最好的沟通动力。

当然,这是有风险的、有代价的。但这种“南方人”的调查思维——不同于萨米人对邪魔直白的对抗——这种南方人的沟通方式,也许可以为北境战况打开新的局面。毕竟,了解是战胜恐惧的最佳方式。就像是麦哲伦触摸过那巨大影子之后,摘下恐惧的滤镜,她看到的,是影子的彷徨。

那既然邪魔都可以“沟通”、或者单方面研究,而不是闭着眼睛敌视或仇恨,很多矛盾也许可以有更多元的应对方法——至少,可以边打边谈。若能边打边谈,至少可以避免远山兄妹的、生离变死别的悲剧。

当然,其中是需要技巧的。

“不二性”

之前在动态中提到《(六祖)坛经》的两段文字,趁着提丰这个角色,我觉得可以具体聊聊什么是“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什么是“若见一切人恶之与善,尽皆不取不舍,亦不染著,心如虚空”。

一般人看到一件事物,便会对其赋予非黑即白的“意义”:这是好的或者坏的,这是正当的或者不正当的,这是值得追求的或者应该回避的。但智者并不这么分辨事物,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些都只是现象,然后该干什么干什么。

就像是寒檀看乌萨斯就看到仇恨,提丰看邪魔只看到狩猎与被狩猎。提丰就是“不取不舍、亦不染著”。按照我粗浅的理解,“禅宗”对寒檀的建议大概也是这样:对心中的苦痛既不要取(不必转化成仇恨),也不要舍(不必否认内心的痛苦,并强忍着强行宽恕),亦不要持续地沉湎于无边的、空虚的复仇之中。寒檀的精二语言似乎也就是体现了这一种成长。

那是不是“智者”的就是好的,“凡夫”的的就是不好的呢?

那就又是“见二”了。

我的理解是:这样做可以让人心安,只是这么一种现象或规律。而如果你不追求心安,或者有别的追求,那就该干嘛就干嘛吧,何必听别人说怎样好,怎样不好呢?

总之,无论如何,感觉提丰就挺有佛缘的。

这方面大概就聊这么多。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建议自己直接找《坛经》来看,里面没有超自然现象、没有神秘的宗教体验、没有满天神佛、没有玩弄意义,就是很朴素的安心之法。我觉得挺适合现代人看的。

而且,唐朝中国人(六祖慧能)讲给俗人听(开坛讲佛法)的东西,并没有那么难理解——至少比公元前印度人讲给弟子听东西容易理解一点。

入乡随俗

最后,还有一点想说的就是麦哲伦和提丰让人很有好感的一点——她们都很乐意入乡随俗。

麦哲伦好奇萨米人的民俗,并不是高高在上地、作为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无情审视,而是作为探险家很现实的需求——既不要给自己找麻烦,也不给别人添麻烦。即便有时候行动会比脑子快,无意间又闯祸了,但总体而言,她依然是不懂就问,尽量尊重当地文化。

提丰来到罗德岛之后也是如此,并没有强行要求所有身边的人都遵守萨米那一套对树木的敬畏。这一点在档案中有具体的描述:

说真的,最好还是听她的话,要是乱动的话,她会打你的手......挺疼的,我吃过亏了。所以被她反复提醒萨米人对树木有多崇敬之后,有一个星期我去疗养庭院帮忙修剪枝条都胆战心惊,害怕遇到她。

我怎么只担心了一个星期?呃,因为一个星期之后我发现她也来疗养庭院帮忙了,哈哈。

“这块小小的南方土壤上,树只能这么长,你们有这样的规矩也没办法”,她说得确实没错......后来我算是理解了,她将自己当成萨米的主人。我们去萨米,她就需要教我们规矩;她自己离开萨米去别的地方做客,就要学习别人的规矩。这就好比在萨米,每个部落的风俗都不太一样。她大概已经很习惯在这些差异中间生活了。

——一名曾前往萨米执行任务的外勤干员

我曾经听过一个说法,说不耻下问并不是指对社会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讨教对方才知道的“真理”,而只是坦诚地承认自己作为外来者不了解当地文化习俗,无论自己在外面有多么高的身份——什么教授、什么专家、什么大学者——来到具体的地方还是得请教、并遵从当地的礼。

即便抛开所谓“道德”、“文明开化”之类的“被玩弄的意义”,这也是很有道理的——不给别人添麻烦,就是不给自己找麻烦。背后的道理其实也很朴素。

同样能体现入乡随俗的,也许还能算上艾尔启帮助马里亚姆主任把“无根花”送回来。

毕竟要让哥伦比亚人加入对邪魔的对抗、打开新的局面,就需要用哥伦比亚人的语言去和他们沟通——并不是说哥伦比亚语,而是“利润”、“开拓”、“探索”、“学术成果”。

好了,关于《眠于树影之中》,我能想到的话题大概就是这些了。

除此之外,还有“为什么马里亚姆主任要多带5份物资”之类的,比较地狱笑话的调侃就不展开了(也许是因为艾尔启要吃两份, 而且她要走回程)。

还有一些其他的关于“沟通”的讨论:林地部落对传统知识的丢失(和前人的智慧沟通)、萨满学徒无法感受萨米的旨意(和身边环境、和专业领域内容的沟通),比较零碎,也不深入讨论了。但我确实觉得这次的每个故事,除了麦哲伦小火车——逛吃逛吃——之外,的确每个故事都各自包含了“愿意沟通”和“不愿沟通”的两个立场的角色。

而若把沟通作为关键,这次的故事也就和前面——《孤星》的自证成熟和《空想花庭》中对别人理性、感性的双重考量——形成了某种一脉相承。前者是获取对话的资格,后者是要在对话中影响别人时该注意的东西。

而这些待人接物的具体话题,也可以被视作承接更早期的,关于自我探索、反抗不幸的讨论的延续——毕竟反抗苦暗不可能只靠自己一个人,前面讨论完了个人修炼,如今就该聊聊如何壮大队伍了。

比起银灰家不用说话的“信任”,比起安多恩和教宗、安多恩和菲娅梅塔的直接对撞,比起玛恩纳叔叔阴阳怪气地回避话题,比起嘉维尔身边的人对嘉维尔的不需解释的,如今故事对“沟通”、对“说服别人”,似乎有了更现实、更细致、更全面的描写。

但当然,这只是我的理解——我只能从故事中读到我提前放进故事里的东西。

如果觉得我有什么表达不清的、你觉得有趣的、你想要深入探讨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最后一如既往地祝福大家点什么:祝阅读愉快、沟通畅顺~

关键词:

消费
产业
三秦古诗有哪些 带三的诗句有哪些 抄写作文网小编为大家提供三秦古诗有哪些带三的诗句有哪些来供大家参考
垃圾分类,从“小”做起!海淀区三义庙社区 小小宣讲员发挥大作用 一个宣讲员,全家总动员。海淀区三义庙社区通过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推
新家入住,集成灶品牌帅丰集成套系组合帮你轻松打造高颜值厨房! 厨房是生活的烟火气,是家居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要打造高颜值厨房不仅是
cc霜和粉底液有什么区别哪个好(CC霜与粉底液有区别吗) 1、粉底液主要作用是均匀肤色,调整肌肤颜色,让肌肤看起来更自然均匀
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