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和大学生日常联系最频繁的教师,辅导员和大学生的沟通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以上情况。
辅导员:忙起来主打一个“六亲不认”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学生看到的:辅导员不理我
但是实际辅导员的情况:
学生好友1500+,各种群150+,消息分分钟99+,刚点开一个学生的消息,转头再找已经被别的消息顶掉。
刚刚收到学生信息准备回复,突然通知开会或者进来一个电话,等处理完紧急的事情,就可能发生“意念回复”的情况。
运营朋友圈也是辅导员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上级部门发布了新的通知需要转发、学院今天的活动新闻需要发布、指导学生学习成长的干货需要分享……当你看见辅导员发了朋友圈却没回你信息,其实这就是辅导员正被其他工作缠身的证明。
而且很多辅导员还身兼数职,他可能负责某部门的行政工作,也有可能还是任课老师,不回消息的时候,可能正在讲台上滔滔不绝。
有辅导员表示:“真的不是因为不耐烦或者是针对学生才不回消息的,很多情况下真的只是忙的没看见或者是忘记了,忙得飞起的时候真的就是‘六亲不认’。”
和导员沟通 别踩这些雷
当然还有因为交流方式不当造成的沟通困难,错误示范如图:
许多同学在发微信时,总喜欢先问老师“在么”“有空吗”,几个来回之后才开始正题。而在这些会话中,辅导员没办法在短时间内抓取到任何有效信息。有辅导员表示:“这样的沟通方式,一天基本互动不了几句,沟通效率是极低的。”
正确打开方式:一句话把问题和情况说清楚。例如:“老师您好,我是XX班的李四,我因感冒发烧身体特别难受,想向您请明天上午的假休息一下,恳请批准,事后我会补上假条”。
还有一些同学要办事时,问的一些问题太过笼统,在线上很难用一两句话解释清楚。很多政策性的文件信息量很大,即使是线下沟通,也需要一些时间解释清楚。老师无法用文字给你答复,所以有时候你等不到老师的回音。
正确打开方式:细化问题,要具体到一个或两个点上。例如:“老师,请问助学金大学期间是不是只能评一次?以后还能申请吗?”
在高校中,辅导员的工作大多较为繁琐,一方面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等方方面面,另一方面,要负责落实学校政策、通知、规定等,还要兼顾学校和院系部门部分行政工作。同时,由于高校的大学生数量较多,大部分辅导员负责分管的学生数量很多,一名辅导员往往需要负责数百名学生,涉及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大。
辅导员师生配比 降低!
在教育部等部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辅导员师生配比问题正在逐步改善。
2017年教育部以部长令的形式修订出台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其中指出,高等学校应当按总体上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专职辅导员岗位,按照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原则,足额配备到位。
随后各地积极推进各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今年3月陕西省教育厅在《“三个全贯通”构建“大思政”格局》一文中透露,经过3年建设,全省高校辅导员师生比1∶194,公办高校辅导员入编率83.4%,辅导员配备达到全国标准,入编率进入全国前列。
《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情况自评情况》提到广西专职辅导员师生比为1:151,达到国家标准。《2022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履行教育职责情况的自评报告》中提到,山东高校专职辅导员师生比达到1:193。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曾发文,要求确保上海各高校的辅导员队伍总量,本、专科生专职辅导员按师生比1:150、研究生专职辅导员按师生比1:200配足辅导员。
2022年教育部曾召开新闻发布会提到,目前全国高校专兼职辅导员达24.08万人,比2019年增加了约5.2万人,师生比实现从1:205到1:171配置,31个省(区、市)辅导员配备实现整体达标。
……
在近几年“大思政”的工作格局下,高校的辅导员的队伍建设成为各校重点关注的工作。辅导员全体也获得了诸多关注和支持:纳入事业编制、岗位津贴、骨干专项、最美辅导员及年度人物评选……但部分高校的辅导员队伍依旧存在人员紧缺、队伍不够稳定等问题,仍须各方采取措施加以改善。
主要参考文献:
[1]学生说丨辅导员有时间发朋友圈,为什么没有时间回我的信息?.辅导员说,2023-6-30.
[2]辅导员说:你再这么跟我说话,我可要装聋扮哑了.花语微言,2017-4-21.
[3]廉花.新媒体技术对高校辅导员与学生信任关系构建的影响作用[J].榆林学院学报,2022,32(05)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