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 正文

锐评 | 不能什么事都推给“办不成事”窗口

2023-08-07 19:29:56    出处:北京日报客户端


【资料图】

近期,有媒体调查发现,在为群众服务方面,个别地方仍然存在消极应付、推诿扯皮等问题。门好进了,脸好看了,但事依然难办,甚至有的“办不成事”窗口沦为“万能钥匙”,什么不好办的事都往这里推。

窗口服务是作风问题整改的重点,这些年,各地整改也取得了不少积极成效。这个过程中,多地推出“办不成事”窗口,初衷在于为办事群众“最后兜底”,解决常规流程无法办成的疑难杂症,是政务服务的一大创新。但诚如调查所示,这一窗口在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本为攻坚的窗口如今门庭若市,成为许多办事群众的“必经之地”;比如,接待了办不成事的群众,却依然束手无策,沦为“吐槽”窗口、“记录”窗口、“投诉”窗口。

上述情况虽不是普遍现象,但足以引发重视。任何制度设计都无法穷尽所有情况,正是因为按普通流程不足以解决五花八门的问题,各地才推出了“办不成事”窗口,为的是发挥补充作用。反观有的地方,“兜底”窗口变首选窗口,“特殊”手段变常规手段,说明普通窗口的办事效能存在明显短板,该办的事没有办好。至于在“办不成事”窗口还办不成事,除了那些确实不合规的情况之外,某种程度上恐怕也是推诿塞责的结果。

设置“办不成事”窗口本是好事,但把好事真正办好,关键还需相关部门透过这一形式,真正扛起自身的职责使命。一方面,可以将“办不成事”窗口作为政务服务质量的“晴雨表”,从办事群众的急难愁盼里,反思哪些问题总是“不好办”“办不成”,常规办事流程是不是存在有待完善之处?另一方面,不妨将“办不成事”窗口作为提高治理水平的一个有力抓手。手握办事群众提供的大数据,及时总结现象背后的共性问题,力争由此完善制度、形成机制。

政务部门以为民办事为天职,设什么窗口、叫什么名字倒在其次,让老百姓舒心便捷地把事办妥才是硬道理。少作“能不能办”的技术判断,多作“应不应办”的价值判断,才能在每个环节把本应办成的事早点办好。当“办不成事”窗口不再火爆,甚至冷清到可以一撤了之,才是作风整改功成之时。

关键词:

消费
产业
雅鲁河发生2023年第1号洪水 据央视新闻消息,受降雨影响,雅鲁河碾子山站(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跃进
港股午盘|恒生科技指数涨近2% 科网股普涨 港股午间收盘,恒生指数涨0 99%,恒生科技指数涨1 96%,科网股多数上涨
涿州加油!湖北多地紧急驰援 涿州加油!湖北多地紧急驰援---涿州加油!湖北多地紧急驰援
【大唐集团披露重磅报告】57家扭亏,全员劳动生产率倍增! 【大唐集团披露重磅报告】57家扭亏,全员劳动生产率倍增!7月31日,大
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