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想要的触摸量和实际收到的存在差距时,就会感到肌肤饥渴。就像我们吃饭消除饥饿感,人体肌肤“进食”的方式就是接受爱抚和触摸。
研究显示,“皮肤饥渴”程度高会让人感到孤独。严重皮肤饥渴的人更容易感受到抑郁和压力,也很难与他人建立稳定关系。
比起语言、表情或者其他的表达方式,触摸作为重要的社交工具,还可以传达一系列情绪,帮我们与他人积极互动,建立更深层次的联系。
当伴侣存在压力时,给予拥抱、牵手或者肩颈部触摸,其肾上腺皮质醇等压力激素分泌水平和心率显著下降,这种生理上的变化,是心理压力得到释放的直接体现。
不过,随着年龄增长,触摸变得越来越少,而且男性会比女性更容易经历“皮肤饥渴”。
比如,你可以在路上看到两个女孩子挽着胳膊,但很少有两个男孩子这样做。除非是亲密关系,否则你很难看到男生对他人发出身体接触的邀请……
如果你感觉自己也有“肌肤饥渴”的问题,如果你身边没有人可以抱抱以及触摸的话,可以试着撸一撸猫猫狗狗,它们其实和你一样也需要被触摸。实在不行,抱抱家里的毛绒玩具也行。
话说回来,你有多久没跟别人贴贴了
不聊疫苗了,科普个和新冠大流行有关的冷知识,叫“皮肤饥渴症”。
注意,皮肤饥渴症不是肉体饥渴症——虽然也是想和别人产生“肌肤之亲”,但并不深入,而是尝尝浅出。
皮肤饥渴症有很多翻译方式,包括皮肤饥渴(Skin hunger)、触摸饥饿(Touch-Hunger)、触摸匮乏(Touch starved),一般是指渴望与其他生物接触或身体接触。这种渴望的状态一般发生在一个人长时间几乎没有身体接触时,可以归属于精神科范畴。
一旦出现皮肤饥渴症,也就是缺乏触摸,则可能出现多种负面影响,包括攻击性行为、言语和交流障碍、自尊心降低以及焦虑、抑郁、自残行为和饮食失调增加,甚至青少年可能会增加暴力倾向。
可以想到的是,皮肤饥渴症可能会在新冠大流行出现后出现的更多,这是由于包括限制社交距离、非药物干预措施等导致的社交和皮肤接触(如握手、拥抱等)减少,甚至因为封锁和隔离要求让症状更加严重。
在新冠大流行后的一项调查研究中发现,如果在渴望与不渴望被触摸之间的平衡状态为5分(<5分是不渴望被触摸,>5分是渴望被触摸),结果发现被调查者平均得分为7.7份,并有82.9%的参与者报告说他们渴望触摸。
印度的研究发现,虽然大流行导致电子设备使用量增加,但仍有报告称感到极度孤独。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即使通过屏幕和社交媒体平台可以与他人频繁且近乎定期地互动,大多数人仍因无法与朋友、家人和同事进行身体社交而感到饥渴。
为什么人们渴望被触摸或者皮肤接触呢?实际上人类学家蒙塔古(Ashley Montagu)早就已经描述过:皮肤我们器官中最古老、最敏感的器官,是我们交流的第一个媒介,也是我们最有效的保护者……触觉比语言更强大,是人类生活的核心,为我们提供了与外部世界接触的最基本手段。
也就是说,触觉也是生活社交中重要的一部分。
如何解决皮肤饥渴症,其实也很简单,就是保持适当的社交还有与家人接触,有时候一个拥抱或者一起做家务时候的接触都是有益的。
当然,也不能忘了防疫要求,非必要不聚集,避免病原体传播。